| 超积累植物的安全处置与有效利用技术 | 成果类型:农业 | 专利号/登记号:超积累植物的安全处置与有效利用技术 | 权利人属性:超积累植物的安全处置与有效利用技术 | 发布时间:2018-11-3 9:32:05 |
|
|
| | |
技术详细介绍技术详细介绍
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,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在众多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中,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具备廉价高效、操作简单、安全可靠、环境友好等优点,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修复技术之一,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。
目前所发现的超积累植物大都来自野外,生物量不大,生长较为缓慢,经过筛选、驯化、培育之后的超积累植物已具备生物量大、生长快的特点,对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修复效率较好,但对重度污染的土壤修复效率下降,修复过程缓慢,需要更长的治理周期。因此,提高植物的富集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。
另外,植物提取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会产生大量的富含重金属植物生物质,如果这些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处置不当,很可能将重金属元素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形成“二次污染”。因此,超积累植物的安全处置与有效利用技术也是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约有1.3万hm2耕地受到Pb、Cd等重金属污染,导致粮食减产达1000万t。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边生产边修复的原位绿色技术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苎麻是我国特有的纤维作物,具有较强的耐旱、耐贫瘠、抗病虫害等特性,对镉、铅等多种重金属也具有较强的耐性。筛选和培育苎麻耐重金属品种,既可用于生态修复,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。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问题:
1、加强苎麻种质资源筛选与驯化,提高苎麻耐镉铅的富集能力
①提高苎麻对镉铅的耐受性 研究发现,在外界不同镉铅浓度的生长条件下,苎麻表现出“低促高抑”的特征。当外界镉铅浓度在500mg/kg时,对苎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。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苎麻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,将苎麻的耐受 性提高到1200mg/kg。
②提高苎麻的生物量 全年生物量增产20%。
2、苎麻收割后资源化利用
苎麻收割后,纤维用于纺织材料,麻杆、麻叶等必须妥善处理,一方面避免二次污染,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化利用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