赫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|
7月31日,在全市现代农业“131千亿级产业”工程推进会上,赫山区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“九个一”建设成果引起广泛关注。 2017年以来,赫山区全面开展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,着力在示范基地建设、粮食产业园建设、智慧农业平台、农产品物流建设等8个事关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领域和重要节点上做文章,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、生产集约、技术先进、物流发达、产业领先、生态融合、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气象。 一是创建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。建成了以稠木垸精细农业、中塘智慧农业、湘湖稻虾养殖等为核心的10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打造了高档优质稻、生态水产、绿色蔬菜水果、中药材、农产品物流、旅游6大优势产业。实现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面积47.5万亩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以上,总产突破10亿斤;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20家,工业销售产值预计达177亿元。发展省级星级休闲农庄6家,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。二是建设了一个园区——兰溪粮食产业园,总体规划1500亩,预算投资10亿元,着力打造集粮食储备储藏、精深加工、物流配送、检验监测、电子商务、交易会展、金融服务、科技研发以及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粮食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。目前,一期640亩规划建设进展顺利,入园企业已达7家。建成后,预计园区仓储能力达25.5万吨,粮食周转能力达200万吨,年加工量达100万吨,全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以上,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。三是培育了一批主体。引进隆平高科、湘粮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,与本地企业重组融合形成集团,做大做强本土企业;培育了黑美人、世林食品等省级龙头企业13家、市级龙头企业61家,推荐风河竹木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,已经通过省级审核。发展规模化专业合作社1261家、家庭农场820户。五是构建了一个平台。联动护农商城、益联等新型经营主体,吸引社会投入1000多万元,建设了“智慧农业第一村”,打造了“智慧农业云平台”,农业生产实现了智慧管理、智慧生产、智慧溯源、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。六是打造了一个品牌。实施“农产品品质提升计划”,设立全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专项资金,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,成功打造了“赫山兰溪大米”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,打响赫山农副产品“出湘达海”的金字招牌。七是形成了一批联盟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,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为物流轴心,发展以农田谋士、兰溪粮食产业园为龙头的大米产销联盟,成员达17家;发展以三益为龙头的蔬菜产销联盟,现有成员单位7个,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6个;发展以世林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销联盟,年加工鲜菜2万多吨,销售成品5000多吨,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。八是聚焦了一个展点。即“一碑五馆”,包括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碑和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、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、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馆、历史名人馆、民俗文化馆,是省内唯一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综合性展馆,成为市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。开馆以来,累计接待13万余人次,成为展示赫山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。九是引爆了一个亮点,即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嘉年华。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33.8亩,总投资2.5亿元,推广应用600多个品种、100多项技术、30多种栽培模式,展现了现代农业新业态,是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。开园运营后,成为乡村旅游的引爆点,累计接待30万人次以上,收入近1300万元。 在推进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中,赫山区重视主产主业,大力推广粮食订单生产,加工流通企业以超市场10%—20%的价格收购粮食,带动农户年增收2.2亿元以上。世林食品带动种养殖户年增收1.1亿元,帮助3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,年发放工资1900多万元。“智慧农业第一村”实现年餐饮收入400多万元,销售农产品2000多万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。据了解,赫山区下一步将聚力重点项目建设,加快推进兰溪粮食产业园和汉森现代农业健康产业园建设,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智慧公共服务、智慧农村、循环农业、创意农业、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核心增长极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,重点做强品牌农业,着力打造“赫山十品”(即智慧农业、美丽乡村、特色城镇、赫山兰溪大米、赫山蔬菜、特色养殖、特色食品、特色中药材、名特花卉苗木、休闲旅游),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。 |
信息来源:本站 |
更新时间:21-08-09 |
加快推进益阳创新载体建设提供强有力 |
湖南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 |
田野里升起新希望——赫山区发展现代 |
益阳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 |
益阳农业嘉年华7月27日正式开园 |

地址:益阳市迎宾路379号